以发现之眼,行创新之举
来源:    上传时间:2020-06-15


谢丽媛,女,中共党员,文学与传媒学院1611级广播电视编导班班长,曾获得湖北省大学生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实践技能竞赛一等奖、第八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微电影节三等奖、中国梦青年中国影像盛典三等奖、两次获得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北赛区优秀奖、并于2018年参与成立襄阳悦来传媒有限公司,除此之外获得过“三好学生”、“卧龙英才”、“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党员”、“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


因为热爱所以钻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古寒来。”因为在父母的影响下,谢丽媛从小就热爱摄影,更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用爸爸的数码相机拍摄了不少珍贵的照片。“小时候不懂什么是摄影,更不懂什么构图、角度、题材等专业问题,但总想着能够记录一些生活的美好和瞬间。”谢丽媛说,“自从四年级家里有了数码相机,拍照就成了这辈子最大的爱好。”从此,记录生活的美好就成了谢丽媛经常做的事情,到了大学这一特点更是被放大了很多倍。

一次偶然的机会,谢丽媛得以参与《漆人髹道》纪录片的拍摄,《漆人髹道》讲述了一个关于襄阳髹漆工艺老艺术家、襄阳髹漆工艺的第五代传承人——李庆山的故事。也正是这次偶然的机会让谢丽媛得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老艺人们日复一日坚持传承的伟大。“从小热爱记录生活的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不能把更多传统文化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呢?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我们的各个地方的传统工艺和文化。”谢丽媛说道,“最让我感动的是在采访老艺人时问他:‘如何在这微乎其微的收入中坚持下来的?’李庆山老人满眼真挚的回答——因为热爱。”就和李庆山老人一样也是因为热爱,谢丽媛从此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不停拍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作品,将传统文化以视频的形式纪录下来,为弘扬传统文化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因为尝试所以收获

“非遗”是先辈们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但随着老一批非遗传承人的陆续离世,众多非遗项目存在未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便无声无息消失的遗憾,许多非遗都面临着失传或半失传的危险。“我就想通过挖掘和记录老艺术家们的故事,弘扬他们的匠心精神与非遗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深深触动并激发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对非遗文化的关注与支持。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民间文化的瑰宝,守护好它们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一定要号召世人不要让宝藏被时代所埋没。因此在拍摄了第一部《漆人髹道》襄阳髹漆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之后,又来到西安永兴坊拍摄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

经历了半个月的搜集资料和前期准备,谢丽媛和班级同学5人组成团队来到西安永兴坊,为了更好的拍摄效果,她和同学们人工背了多台摄像机和灯光、录音等辅助设备,坐了八个小时的火车才来到西安。本以为计划一切妥当,但是皮影戏五人班子的老艺人中却有一人不行生病不能在场。“虽然在那次拍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有关于天气、关于设备、关于老艺人的身体等等突发情况的发生,但是好在最终拍摄了一部很有意义的作品,当看到老艺人们开心的笑容时自己也感到特别的满足。”好在苦心人天不负,在谢丽媛和其他几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了前期准备、现场拍摄和后期剪辑制作等长时间的打磨,最终这部《一台好戏》也在竞赛中获得了国家三等奖、省级一等奖的好成绩。


因为坚持所以结果

“虽然在很多竞赛中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最希望的还是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有意识的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希望各行各业的人们能够利用自己的所长,融入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当我得知我校美术学院有老师因为了解到襄阳髹漆工艺且特意的李庆山老师为师,准备一起加工传统工艺销售到海外时,我感到特别开心。”谢丽媛谈到传统文化艺术的普及时还是感觉做得不够。“我希望在未来我可以拍摄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相关的作品,通过影像化的展示,网络化的传播,以创新化的手法最大可能的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 版权所有 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 - 维多利亚老品牌vic
  • 鄂ICP备17002353号-1
  • 湖北文理学院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 邮政编码:   441053

  • 联系电话:0710-3590804

  • 文学与传媒学院电子信箱:   wcxy@hbuas.edu.cn